由于變革的迅速,許多企業(yè)并未隨著市場環(huán)境的變化而革新自己的觀念,雖然也親身歷經或耳聞目睹過太多轉型期的成功與失敗,但往往把成敗都歸結于狹義的營銷運作上。
由于企業(yè)本身對營銷理解的片面,把營銷人才界定在“我提供產品,你只管銷售"的框架內,無論選聘的是所謂營銷人才還是經過企業(yè)培訓而出的營銷人才,充其量只能算是銷售人才。在這種不重產品的營銷運作中,【智風績效】認為企業(yè)對于營銷過程所反饋的產品方面的信息也就不可能加以重視了。一方面體現在許多有著這種思想的企業(yè)并沒 有設定收集產品反饋的機制;另一方面即便有了產品信息的反饋也不會得到企業(yè)經 營者的重視,更不用說去主動地結合營銷運作去征求經銷商、客戶等對產品的意見與建議了。
有的企業(yè)在營銷中往往把推廣與銷售行為看得特別重,將其當做是企業(yè)營銷的關鍵與核心所在,卻忽略了產品其實才是營銷的基礎。一個沒有戰(zhàn)略概念的企業(yè)無論如何是難以在當今市場環(huán)境下獲得長遠發(fā)展的,即便因巧合的關系,有著一款當期尚能 得到市場認可、并有一定競爭力的產品,但從長遠來看,企業(yè)如不能改過自新,難逃衰敗的命運。
保暖內衣是個門檻低的行業(yè),一般服裝企業(yè)就可以實現當年生產,當年投入運作,在終端賣到兩三百元一套??吹靡姷睦麧櫸艘淮笈髽I(yè)加入戰(zhàn)局,在迅速催化市場的同時,也導致了市場的混亂。從1998年“俞兆林”
成為保暖內衣的始作俑者,到2001年的短短4年時間,整個市場從峰頂跌至低谷:“俞兆林”出局,有的品牌已經消失,剩下的品牌都面臨不同程度的 銷量下滑。
因為保暖內衣行業(yè)4年“野蠻營銷”所導致的過度開發(fā),使整個保暖內衣行業(yè)進 入了一個營銷困局。
首先集體中毒"名人廣告":客觀地說,名人廣告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了解和認 可了這一類產品,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保暖內衣市場的成長。但也因為名人廣告的前 期效益,導致保暖內衣廠家集體中毒"名人廣告"。單純依靠賣"名人",卻不能用足 "名人",結果是明星一年比一年請的大,花錢一年比一年多,但銷量一年不如一年。
其次“概念大戰(zhàn)"導致概念混亂:為了營造差異,大家都在玩“保暖概念”,樂 此不疲,你是"紅外線保暖”、我是“超薄抗寒生態(tài)保暖",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保暖概念。保暖內衣本身就是一個細分的內衣市場,整體市場在還沒有完全成熟之時就被細化和區(qū)分,信息傳播混亂,消費者無所適從,記不住也懶得記。
再次經銷商尾大不掉,價格戰(zhàn)自傷品牌:做保暖內衣的企業(yè)大都是白手起家,再加上急功近利的營銷心態(tài),都沒來得及培育出自己的銷售隊伍。最后在市場低迷期不得不依賴經銷商,甚至在營銷策略上還要討好經銷商。而在競爭激烈的態(tài)勢下,經銷 商并無高招,大搞"價格戰(zhàn)",廠家頗不情愿地跟著玩“殺敵一千,自傷八百”的痛苦游戲,更加深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不信任。